從未名到鏡月,這堂黨課不一般-我校材料學院與北大化學學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聯學共建
發布人: 星禧   發布時間: 2021-04-11    浏覽次數:

    一個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一個是為解決上世紀中葉老百姓穿衣問題的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憑着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密碼,從未名湖畔到鏡月之濱,我校材料學院與北京大學化學學院9日在松江校區同上一堂黨史課。師生共學同勉,牢記科技強國使命,聚焦“國之大者”,為實現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校黨委書記劉承功出席專題黨課,對北京大學化學學院一行到來表示歡迎。他在緻辭中指出,由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先進低維材料中心黨支部聯合北京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等3家科研機構黨組織同上一堂黨史課,充分體現了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的生動實踐。他希望兩校黨組織以紅色基因為紐帶,在黨史學習教育聯學共建的基礎上,通過高水平學術研讨會,啟迪創新靈感,開拓學術視野,進一步激發和釋放科技創新活力。同時,繼續發揮好黨的領導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更好地團結帶動優秀科技創新人才,突破重點領域的關鍵問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

信仰百年,初心如一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黨委書記馬玉國作“北京大學與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專題黨課。通過“土壤、孕育、萌芽、碩果”4個篇章,以詳實的史料回顧了中國共産黨主要創始人和早期著名活動家在北大學習工作、傳播馬克思主義以及創建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光輝曆程,展現了北大與中國共産黨的緊密聯系和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bevictor伟德官网材料學院黨委書記戴蓉給師生帶來了“中國共産黨支部發展曆程”專題黨課,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産黨支部近百年的建設曆程和基本經驗,分享了近年來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的經驗做法。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黨委書記馬玉國作專題黨課

1.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黨委書記馬玉國作專題黨課

DSC06341

2.bevictor伟德官网材料學院黨委書記戴蓉作專題黨課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合力”,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美芳表示,通過“同上一堂黨史課”開啟了雙方共建新局面。當前,我國正在向纖維強國、科技強國邁進,還有很多“卡脖子”技術有待攻堅。做科研要始終堅持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通過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将基礎理論和實踐創新有機結合,培養更多推動科技強國建設的生力軍。

做科研堅持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聯學活動中,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宛新華,bevictor伟德官网材料學院王華平教授等18位教師作專題報告,圍繞共轭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聚集行為研究、纖維微塑料控制與可持續發展等主題展開交流。

2018年入職東華的青年黨員教師葉長懷分享了自己的科研進展。材料學院“1+1+1”(1位學院導師+1位國外導師+1位企業導師)的培養模式,幫助像他這樣的“青椒”們快速全面成長。材料學院重視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和新興技術創新平台,推動産學研合作共赢、科技資源共享。葉長懷說,“走進企業,我就開始思考如何立足一線需求、針對問題做研究,做真正有用的科研”。目前,他所在的纖維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科學中心彙聚了多名35歲以下的青年學者,材料學院黨委還成立了重點實驗室黨支部,把黨組織建在最活躍的“細胞”上。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一束束科技創新的火花,目前已經形成了多項合作課題。這樣有黨組織關懷引領的科研工作,讓才俊們撸起袖子幹得更有了“主心骨”。

材料學院成豔華副教授的成長正是得益于東華與北大聯合培養的模式。導師朱美芳經常告訴她要從問題中深究問題,不能簡單從論文中尋找問題。在北大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積澱,培養了她嚴謹的治學态度,而東華産學研結合的特色則幫助她錨定了科研發力的方向。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成豔華覺得要切實擔負起科研育人的責任。“當學生們在實驗中發現了某種現象,我會鼓勵他們刨根問底,不放棄任何一個細節。這些現象就好似一個泉眼,越挖越深,最終會帶來一連串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在她看來,基礎研究和應用實踐是互動往複的過程,從發現問題到探究根源再到解決問題,才能實現科研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

初心映照使命,跟随這堂兩所高校“兩湖之約”的特殊黨課,師生們重溫光輝黨史、光榮傳統,更加堅定了科技報國的信心,以聯學共促奮進發展。

3.黨課現場


圖4.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Baidu
sogou